在水質檢測中,總氮和氨氮是常見的兩個重要指標。從理論上講,水體中的總氮含量應該大于氨氮含量,它們的關系應爲:總氮=有機氮+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但在實際檢測中,由于總氮檢測步驟較爲繁瑣,實驗條件比較複雜,檢測出來的數據時常會出現總氮含量小于氨氮含量的反常情況,從而不得不返工重做,加大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對這種反常現象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以保證水質檢測數據的准確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總氮小于氨氮的幾種影響因素
1、實驗環境導致的誤差
在實驗室周圍環境有衛生間或存放氨水等等,實驗室的空氣中含有少量的氨氣,這些氨氣極易溶于水,使實驗用水也不同程度地含有铵離子。在化驗分析中,稀釋水樣所用的無氨水的制備和保存往往不被重視,導致外界氨氮溶解到水樣中,增加了水樣的氨氮濃度誤差。
2、樣品引入的誤差
由于水中的氮化合物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采集后送回实验室等待实验 分析的样品, 它们的存放时间、 存放地点, 光照情况等, 甚至分析人员 取样的先后次序等, 都会给氨氮和总氮的实验分析带来不同的误差。
3、藥品引入的誤差
實驗時首先要進行過硫酸鉀的提純處理,沒有經過提純的過硫酸鉀溶液的吸光度遠大于經過提純的過硫酸鉀溶液,且經過提純的過硫酸鉀溶液標准偏差更小,對水樣測定結果的偏差影響跟小。
4、實驗方法引入的誤差
氨氮的分析通常采用较为经典的纳氏试剂光度法,虽然显色要求碱性环境, 但前处理过程比较简单,直接显色测定后,就可以计算得出结果。相对来说总氮的分析的前处理过程要复杂一些,要经历在碱性条件下30min的加压处理,在前处理过程中如果密封不好,也会导致在高温高压下氨氮的释放,一般很少有化验室做到每次总氮的消解用生料带密封瓶塞的,因此转化不可能为100%的转化,这当中会导致总氮过程中的氨氮释放,从而引起误差存在。
5、樣品濁度引入的誤差
总氮分析前处理能消除的浊度影响在氨氮分析中消除不了, 加上比色时常用不同种比色皿, 这几种影响因素加起来, 对后结果带来差异。
由于两种测试方法都是用测量吸光度的,样品中的悬浮物造成的浊度是样品分析中难消除的影响因素,在总氮和氨氮的实验分析测定中, 总氮分析前处理能消除的浊度影响在氨氮分析中就消除不了,可能会对水样检测中的氨氮造成较高的情况。
6、不同分析方法和分析儀器引入的誤差
几乎所有的分析实验方法测定样品都有一定的方法误差, 总氮和氨氮的实验分析也不例外,分析氨氮的纳氏试剂光度法有误差,分析总氮的碱性过硫酸盐分解法同样也有误差, 两种分析方法误差给后测定结果带来的误差,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两个项目的整个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量器、比色管、比色皿等多种仪器,它们都可能引入程度不同的误差;比色时所使用的分光光度计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都可能不是一样的,引入的误差大小也不一样。特别对总氮和氨氮的比色测定采用的是可见和紫外两种不同光区的光, 引入的误差差异更大。
7、數據處理引入的誤差
在数据处理中, 有两方面可能引入误差:一是不同的校正曲线引入的误差,虽然这两个项目使用的两条曲线都经统计检验合格,但曲线与曲线有差别,这种差别带来误差;二是对有效数字的取舍引入误差。两方面的误差总和起来就形成了两分析项目间不小的误差。样品的浓度越小,这种误差越大,这就是有些情况下,经过稀释的水样反而会出现氨氮小于总氮的情况。
8、還有就是不同人員的因素導致的各種誤差
實驗手法,誤差控制上都會有不同的差別: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氨氮和總氮在化驗過程中出現的誤差的情況有客觀和主觀的多方面的因素影響,綜合的誤差會導致氨氮可能超過總氮的情況發生。
二、如何預防誤差帶了的錯誤數據
綜上所述,在汙水檢測中,氨氮和總氮的化驗中會經常出現的氨氮高于總氮的情況,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在一些總氮中氨氮所占的比例較大的水樣中,由于多種誘發誤差的原因存在,出現這種情況的幾率很高。
檢測人員應該對于總氮和氨氮的分析時間要保持一致,消除藥品樣品及實驗條件的幹擾。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采取加標回收的方法(在空白樣品或已知含量的某種背景下添加已知含量的標准品(被測成分),用建立的方法檢測其含量(實測值)與添加值的比,如添加值爲100,實測值爲85,結果是回收率爲85%,稱爲加標回收),或者測試標樣進行數據誤差的糾正人爲的主觀因素的影響。在進行廠內工藝數據比對進行工藝調節時,應重點進行氨氮數據和總氮數據的縱向比對,避開同個水樣的氨氮和總氮的誤差引起的工藝調整困惑。